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十二五”化工行业将流行什么样的理念

“十二五”化工行业将流行什么样的理念

  来源:网络  日期:2011-02-19  关注度:1295
 “十二五”行业发展猜想之一 

什么样的理念会大行其道

如果说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十一个五年计划中,有一种理念贯穿始终,那就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著名论断——发展是硬道理。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十二五”将对这一论断做个完善——在“发展”的前面加上“科学”二字。《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对发展的再认识,并不仅仅只是对字句的修饰,而是理念上的更新。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总结说:“之前的十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短缺经济形势下进行的,发展思路主要是做加法,要增长。而‘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产能过剩的现实,因此主要的任务是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就不仅要做产量增长的加法,还要做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科技创新的乘法和节能减排的除法。”

“十一五”:成了世界第一,也背上沉重包袱

“发展是硬道理”理念体现在实际生产中,最容易衡量的标准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总产值迅速扩张,年均增幅达21.5%。2010年,全行业总产值达8.88万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4%,按现行汇率计算,已大幅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化学工业产值跨上5万亿元台阶,达5.23万亿元,按现行汇率计算已突破7700亿美元,超越美国的7340亿美元。中国化工经济总量成功跃居世界第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产品产量已占世界总量的25.5%,实现了四分天下有其一。中国化工行业在“十一五”交上了“世界第一”的成绩单。

但是,由于把发展等同于GDP的增长,中国化工行业“世界第一”的代价也相当巨大。产能过剩如影随形、资源能源更加紧缺、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公众谈化色变……CCIN记者在针对“十一五”化工行业的采访中,听到最多的是以下几种反映:

第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特别是在资源相对丰富的传统煤化工和盐化工等领域。以2009年为例,我国电石装置开工率为68.2%、醋酸开工率55.5%、甲醇开工率42%、二甲醚开工率仅仅23%。2010年我国尿素产能超过国内需求的30%以上,轮胎产量中47%以上依赖出口市场消化,纯碱和烧碱产能过剩均在20%以上。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顾宗勤分析得更为透彻:“由于资金充裕,凡是技术成熟的产品基本都过剩。这些产品都是经各地批准建设的,只要企业来投资,地方政府总是支持的,并且还为来投资的企业配备各种资源。而企业为了占有土地资源、煤炭资源或者码头资源,往往先投资一些技术相对成熟的项目。地方政府在GDP挂帅政绩观的指导下,对企业上项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推了很多产品产能过剩。”

第二,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中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20%的目标。2006年作为“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并没有实现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年度目标。因为淘汰一部分高能耗的企业可能会拉低地方GDP,加之各地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壮士断腕一直受牵绊。

最仓促的节能减排攻坚战发生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如果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考核时等待地方政府官员的是 “一票否决”,政府一把手被“摘帽子”。在节能减排压力大的一些地方,为了完成指标,决战变成了“绝”战——拉闸限电。“还有一个损招就是各地烧柴油,用柴油发电。因为柴油在全国流动,国家查不出来到底是哪个省市消耗的。烧柴油可能不占某省的能耗指标,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还是消耗掉了。这其实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一位行业主管透露。

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甚至认为,用拉闸限电的方式去完成减排任务,可以说是一件丑闻。节能减排真正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也就是行业和企业怎么转型的问题。这才是实现节能减排的真正目的。

第三,公众谈化色变,行业生存的环保压力加大。在“十一五”期间,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化工项目被人撵着跑的局面。沿江沿湖地区,化工项目更是不受欢迎。一次次的环境安全事故,使公众一提到化工企业就感到恐惧,不少化工项目迫于舆论压力被搁浅。厦门PX项目就是典型的一例。2006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总投资额达108亿元的PX项目落户厦门海沧。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份指出厦门海沧PX项目在选址方面存在严重环保安全问题的提案打破了平静。此后几个月,有关PX项目安全和环境危害的种种揣测一直在整个厦门蔓延,海沧PX项目有如一颗原子弹的种种议论充斥了厦门的大街小巷。2007年5月30日厦门PX项目被迫宣布缓建。在被搁浅20个月后,厦门PX项目终于在漳州古雷半岛落户,追加投资到137.84亿元。

国内外有识之士对此都看得很清楚:“十一五”期间,虽然以GDP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使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其弊端也逐步显露,过于追求GDP增速,造成巨大能源消耗和资源浪费,使环境承载压力逐步加大,这种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十二五”:有污染的、不安全的,我们不要

“十一五”的成就已经载入史册,“十一五”的教训也同样印在人们的心里。

与5年前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目标不同,在中央提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中,CCIN记者并未找到关于GDP的指标。在陆续召开的2011年地方“两会”中,CCIN记者也发现,许多地方淡化了GDP增长指标。北京和上海两地的GDP增长目标均比“十一五”期间调低了1个百分点。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公开表示:“降低发展速度,有利于我们的结构调整。”山西省晋城市的“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也有一个重大变化:依托资源禀赋当家了20载的尿素产业从“第一”的位置上退下来了,明显传递出“十二五”进行产业调整的信号。

CCIN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关键词正在与GDP相提并论,甚至重视程度超过了GDP。

第一,环保。要发展,还是要环境,曾是一道“二选一”的难题,但目前各地已经意识到环境和发展要平衡,要寓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以前在招商引资时,只要能实现效益的项目我们都要,‘装到篮子里的就是菜’。但现在我们的口头禅是‘有污染的不要’,因为今后国家的环保政策肯定会收紧,想落户的企业必须是环保的。”一位主管工业的地方政府官员接受CCIN记者采访说。

为了可持续发展,中国将实现GDP增长不以蓝天白云为代价。2010年5月,国家环保部公布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该指南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出现了两个“实施总量控制”新指标,即氨氮和氮氧化物。具体减控指标拟定为,氨氮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要比2010年减少10%,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要比2010年减少10%。2010年10月,国家环保部又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也规定了新增的氨氮和氮氧化物的减排标准。这两份文件暗示,“十二五”我国新增氨氮和氮氧化物两项环保硬指标已无悬念。

顾宗勤说:“公众对环保的关注度日益上升,给石化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国家从政策和法律层面加强了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企业的监管和治理,‘十二五’期间,我国石化工业在加大安全环保投入、保障社会和谐方面将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二,安全。“安全是石油化学工业的又一个大问题。现在有关方面正委托我们院编制石油和化学工业《安全规划导则》,以便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可以预见今后安全生产的要求将进一步严格,这也意味着企业在实现安全生产方面的成本又将增加一部分。”顾宗勤说。

今年1月17日,国家安监总局发布了《关于征求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的函》,最终确定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印发实施。依照《办法》,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存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方法,以上年度实际销售收入为计提依据,按照标准平均逐月提取。也就是说,企业提取了专项的安全生产费用,且专户核算、专项使用、年度结余下年度使用,就不会出现其他费用挤占安全费用的现象。这样安全生产投入就有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将不断得到改善。

可以想象,“十二五”期间上化工项目,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将比“十一五”更加严苛,安全、环保等指标将具有一票否决权。

“十二五”:社会责任将成为普世价值

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26000)发布仪式。该社会责任指南标准在尊重多样性和差异性原则的前提下,强调组织遵纪守法、尊重人权、关心员工、保护消费者、热心社会公益、关爱环境,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这个标准虽然不是强制认证,但有识之士分析认为,它的影响将会大大超过此前那些需要认证的标准。因为它不是硬指标,而是一种能够改变人们行为的理念。早晚,社会责任会成为一种全球性商业语言,社会责任理念将成为国际贸易的普世价值。

ISO26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中国起草组专家殷格非接受CCIN记者采访时表示,ISO26000不仅仅将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对中国而言同样重要。社会责任理念对于我国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ISO26000虽然只是一个自愿性和非认证性的标准,但从ISO9000到ISO14000,再到ISO26000,标志着组织管理方式从以质量管理为中心到以环境管理为中心,转变到以社会责任管理为中心。这标志着组织管理开始进入到社会责任管理的新时代。也就是说社会责任正成为中国企业能否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说:“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十二五’并不是起点,当然也不是十字路口。因为‘十一五’期间,责任关怀已经成为石油和化工企业关爱员工、关爱社会、树立自身形象的一个新发展理念,已经明确了方向。‘十二五’期间将在这方面要做得更多、更集中。”

实际上,中国化工企业已经在国际贸易中,受到了来自以社会责任理念为名义的影响。中国企业要完全符合国际标准,首先就要环保过关,否则就会被供应商从名单中除掉。同时,国际上还有很多绿色贸易壁垒,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必须采取国际领先的社会责任理念。

江苏圣奥化学科技有限公司CEO蔡峥琦告诉CCIN记者:“我们几个月前在美国和企业谈合作时,美国企业根本不跟我们谈价格的问题,而是一上来就问我社会责任感的问题。”

对此,青岛奥克凯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凤轩深有感触。刘凤轩说:“目前外企在建立合资、代加工等长期合作关系时,都会对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要求,包括员工福利待遇等内容都有考虑。如果对方要与你建立长期的伙伴关系,他会把你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作为合作风险因素来考虑。随着国内企业逐渐走出去,履行社会责任在企业日常工作中的分量正在加重。社会责任理念已经得到了具体体现。”

可以想象,如果社会责任理念真的在中国化工行业中普及了,中国化工企业的社会形象定会大幅度提升,公众对化工企业的认可和接纳程度定将增加,行业生存发展的软环境将得到改善,行业发展品质也将相应得到提高。中国也将出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危丽琼)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 营业执照
客服/合作/投诉:+852-92652753 邮箱:oilmc@vip.qq.com 备案:渝ICP备18014278号-1
©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