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朗的石油禁运对德国的影响不大。依赖伊朗石油的主要是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他们三国占欧盟从伊朗进口石油总量的68%。其中希腊从伊朗的进口占其原油消耗的35%。根据欧盟现行的条约和发达国家达成的协议,在石油供应发生危机的情况下,各国的石油储备有相互支援和调节的义务。
德国的石油储备起步较早。早在1966年德国政府就让石油康采恩戴上了必须进行“战略储备”的紧箍咒,以保障德国在战时和危机期间的石油供应,并且“费用自理”。1973年石油战争之后,德国的这种意识和愿望更加强烈。随即在1978年7月25日颁布了“石油和石油产品储备法”。1998年4月6日又对这一法律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根据1978年颁布的法律,德国组建了由联邦政府参与的石油储备协会。所有从事石油进口和加工的大中型企业都必须成为该会的会员。石油储备的组织和监督由协会负责。石油储备的费用来自市场的油耗,即加油站每卖出一公升汽油或柴油,就包含半欧分的战略石油储备费用。用中国人的话说,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或羊毛出在羊身上。
石油储备协会监管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属于联邦或国家的战略资产,协会本身无权动用。只有根据德国联邦经济部长的指令,协会方可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一部分储备石油或石油产品。那么德国究竟储备了多少石油呢?
资料显示,2005年德国的石油储备达到2520万吨,其中原油储备为1340万吨,石油制品1180万吨。在紧急情况下,这样的储备至少可以保障德国90天的供应。原油主要储藏在下萨克森州1000-1500米深已经报废的盐矿中。石油的中间产品,以储罐的方式存于地表,按地域和需求的原则分别储藏在各个联邦州的地盘上。
地域的原则系指各地都要用油。需求的原则系指人口分布不同,工业布局不一样。首先是各地都要有油供应。其次是人口多的地区和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要比农村和人口稀少的山区,分布多一些。这样的布局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减少运输的麻烦。2005年德国的石油储备,按当时的价格每桶70美元计,价值110亿欧元。
除了“战略储备”之外,德国原来还有732万吨“联邦原油储备”。这些储备是在1974年-1981年间积累起来的,储藏在汉堡、不莱梅和威廉港附近人工修建的仓储洞中。1997年德国联邦政府下令将这些储备用油卖掉了。尽管如此,德国许多地方依然储藏着许多可以临时调动使用的成品油,比如汽油、柴油、取暖用油、喷气发动机用的煤油和重油等。
除了官方之外,德国民间还存有大量的原油或石油制品。这些储藏都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比如许多法人或消费者储备了许多取暖用油。炼油厂为了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储备了许多原油或半成品油等。这些民间的储备究竟有多大规模,目前没有确切的统计。但可以肯定,德国的储备用油绝不仅仅只够维持90天的生产和生活之需,而是要比它长得多。
动用战略储备用油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除德国联邦经济部长外,国际能源署和欧盟也有发言权。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时动用过一次。2005年美国发生“卡特里娜”飓风时动用过一次,当时从库存中拿出了45万立方米的原油。2011年利比亚国内发生战争时又动用过一次。这一次德国向市场供应了430万桶原油。
(责任编辑:袁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