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外景。人民网记者王云松摄 |
人民网开罗11月13日电(记者刘水明 王云松)11日至12日,来自埃及主流媒体和中国常驻埃及的近40名记者在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组织下,前往开罗东南120公里处的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进行联合采访。期间,两国记者走访了埃及泰达投资公司,参观了中国在埃及投资金额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建设速度最快的工业项目——巨石埃及公司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生产线,并采访了苏伊士西北湾经济区总局。返回开罗时,记者们还专程前往埃及“智慧村”参观了华为培训中心。两天的采访时间虽然短暂,但两国记者共同见证了埃中友好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埃及记者们表示,衷心希望埃中友好不断加强,经贸交往更加密切,以造福两国人民。
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紧邻苏伊士运河南部入口处,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埃及第三大港口因苏哈那港仅两公里。截至2013年年底,已累计投资近9000万美元,高标准建成1.34平方公里起步区。在合作区沙盘前,埃及泰达投资公司执行董事魏建青介绍说:“目前合作区已有58家入驻企业,总计吸引合同投资额6.1亿美元,提供了近2000个就业岗位,已初步形成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机械制造在内的五大产业园区。去年年底,合作区扩展区6平方公里土地开发合同正式签署,目前全面建设已经展开。根据项目规划,扩展区将吸引150家企业入驻,投资金额将达20余亿美元,实现销售额80亿—100亿美元,可为埃及创造约4万个就业机会,并为埃及的产业升级、出口创汇、增加税收等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巨石埃及公司,总经理陈纪明介绍说,公司一期项目总投资2.23亿美元,年产能8万吨。目前雇用埃及员工870余人。该项目不仅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大型玻璃纤维池窑生产技术,还倡导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的管理理念。未来3年,巨石埃及公司将逐步实现管理岗位本土化。根据市场变化,未来还将分步再投资3.5亿美元,打造一个年产20万吨的非洲唯一的世界级大型玻璃纤维生产基地,以满足周边地区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需求。
在明亮宽敞的车间内,埃及工人身着整洁的工作服,有的在熟练地操作电脑,有的在流水线上认真工作,还有的在实验室内一丝不苟地进行原料称量。巨石埃及公司副总经理伍强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95%销往欧洲、土耳其和中东市场,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埃镑,出口创汇超过4000万美元,进出口所缴纳的税金超过1亿埃镑。
苏伊士西北湾经济区总局副主席穆罕默德·里法特对埃中经贸合作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两国友好合作的象征。总局主席助理里法伊·穆罕默德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埃及地处欧亚非三洲的交汇之地,以埃及为依托,中国企业的产品可以更好地进入欧洲、阿拉伯和非洲市场,目前中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这对促进埃中经贸合作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非洲记者协会秘书长萨米亚·阿巴斯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五年前,我来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参观时,到处还是一片荒芜景象,而现在已有数十家企业入驻,短短几年内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真的非常了不起。特别是巨石集团,选择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埃及来投资设厂,不仅公司能盈利,而且还向埃及缴纳大量税收、创造众多工作岗位,并带动埃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埃中经贸合作互利双赢的最好证明。”
《金字塔报》外事部副主任穆罕默德·奥斯曼说:“此次参观采访令人印象深刻,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充满生机,预示着埃中合作前景广阔。埃及是中国倡议共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一站,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中国企业来埃及投资,参与苏伊士运河走廊开发等项目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