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储运管网 >> 【图文】深水油气田勘探历史性突破,981钻井平台24小时不停工。

【图文】深水油气田勘探历史性突破,981钻井平台24小时不停工。

  来源:环球网   日期:2015-12-01  关注度:1932


“海洋石油981”航拍图

  编者的话:中国经济这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令世界刮目相看,与其同步的还有中国的工程项目建设,无论是修路架桥,还是高铁推广,或者航天探索,中国 的工程能力让外界惊讶。在深海石油勘探开发方面,近两三年来,一个大型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也频频惹来关注。日前,《环球时报》记者登上该平 台,感受了一把“国之重器”的“高大上”。

  在百度搜索中输入“981钻井平台”,显示有155万条相关内容——这个量级是“981”所有者“中海油”搜索结果的两倍多。自从2012年在 南海首钻成功,“海洋石油981”每一次勘测与转场都成为新闻焦点。“没办法,这是981啊!”一位海洋工业专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编号本身即“自 带光环”:“9”代表钻井船,“8”代表深水,而“1”代表第一艘,这是迈向深水油气资源的第一步。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近日,记者登上正在南海陵水区块 执行海上钻井作业任务的“981”,对这一平台的“高大上”有了深刻感受。

  “《变形金刚》电影场景般的超现实感”

  由于要提醒往来船舶远离作业点半径2000米水域,“981”在每次作业之前都会把作业日期和作业地点上报海事局并进行公示。在接受安全培训并经过安检后,记者一行十余人在三亚直升机基地登上前往“981”的直升机。

  担任飞行任务的是EC225大型直升机,其标准乘客运输型可载19人,是“981”工作人员往返海陆的主要工具。飞行40多分钟,从舷 窗中看到大海上出现一个橙红色块。从空中俯瞰,“981”是个长方形平台,由4个巨大立柱支撑,立柱“踩”在两个船体上半潜于海面——业内把这一独特外观 调侃为“脚踏两只船”。平台正中是数层高大井架,四周和井架上密布机械吊臂。矗立在蓝色大海上的“981”给参观者《变形金刚》电影场景般的超现实感。

直升机在生活区顶层甲板标着大大“H”的飞机坪停稳。“981”平台经理董铁军告诉我们,按照中海油严格的安全管理要求,超过平台额定 人数,就要撤出相应的人数,直升机马上会带着十几名工作人员返回三亚,因为平台上的安全和撤离设备是按常驻人员数量定员配备的。这让我们深感往来 “981”的不易。

“海洋石油981”中控室

  80后挑大梁双语工作

  记者一行先接受安全教育并更换工服。标准的劳保用品是五件套:防静电的连身工服、内置钢板防止砸伤的工靴、手套、安全帽、护目镜。按规 定,离开平台生活区,必须佩戴好这5样用品。当日,平台显示气温28度,穿上成套工服,闷热感立时袭来。“一年四季都是这一种工服吗?”工作人员回答说, 南海没有四季,一年全是夏天,偶尔刮台风。七八月份,气温在37度时,平台上钢板的温度就能到五六十度,普通的鞋底都会被烫软,所以这套装备“别看厚重, 越热的天越管用”。

  平台的生活区分5层,最高一层挨着直升机甲板,是会议室、办公室和应急指挥中心,二至四层是住宿房间和医务室,一层是厨房、餐厅和娱乐 室。在平台上收不到手机信号,通讯使用专线电话和卫星电话。能收看卫星电视,可以通过局域网上网,跑步机、单车、卡拉OK机和洗衣房等设施齐备。

  平台OIM(海上设施经理)赵春燕是80后,是平台日常运营的“一把手”。赵春燕介绍说,平台的运营团队共150人,分为设备、船体、 钻井和后勤部门。加上约20名轮训人员,“981”常驻人员保持在170人左右。工作人员在平台连续工作28天,返回陆地休整28天。平台员工平均年龄 30.36岁,平均工龄7年,八成以上有大专学历。记者注意到,平台上所有的标志都是中英文双语,其间几次应急广播通报甲板上的作业状况,用的也是双语。 赵春燕说,船上有外籍工作人员,主要设施的操作界面是英文,因此平台使用双语工作。

  “981”平台附近还停靠着补给船。平台上的饮食、柴油、淡水、生活必需品等都由补给船运输供应,仅每天耗费的淡水就达40吨。补给船除运输外,还担负着守护平台的使命,如果过往船只靠得太近,补给船会提醒和驱离。

  “最大游离距离不超过1米”

  全球七成以上的油气资源在海底,绝大部分蕴藏于1500米以下的深海。据国土资源部2010年数据,中国南海石油蕴藏量230亿至 300亿吨,天然气约16万亿立方米,共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3。按海洋石油工业的划分,超过300米水深被称为深水,超过1500米被称为超深水, 南海的油气资源大部分在深水区。在“981”建造之前,国外钻井能力已达3052米,而国内只有505米。从2006年起历时6年设计建造,总造价60亿 元的“981”,就是担负中国石油工业向深水区挺进重任的“国之重器”。

  “981”平台有多大?平台经理董铁军列出了一连串数据:垂直高度137米,相当于一座46层的楼房;主甲板长114米、宽78米,比 一个105米×68米的标准足球场足足大出一圈;平台作业排水51624吨,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作为一个兼具钻井、完井和修井等功能的平台,“981” 最大工作水深为3000米,相当于泰山海拔的两倍,钻井深度可达1万米,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我国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8月18日,中国海油深水自营勘探获得了第一个高产大气田陵水17-2,图为“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17-2-1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

  在风浪较大的深水区,“981”怎样既保持不动又准确无误地钻探?站在“981”的中控室,值班负责人指着控制台前方一排屏幕显示的数据和信号 说,“981”采用动力定位和锚泊定位的组合定位系统。在1500米以内的深海区,用抛锚方式固定平台;在3000米深海区,抛锚鞭长莫及,就采用动力定 位,根据卫星定位数据精确计算后,靠位于平台四角水下的8个推进器,以反作用力抵消风、浪、流等对船体的作用力。这样二位一体的组合定位,国际上没有先 例。动力定位师靠操作中控室里一排排按钮,将自重3.1万吨、可变载荷9000吨的“981”航行定位,“可以保证最大游离距离不超过1米。”

  “981”有8台4.4万千瓦柴油发电机,一般作业只需4台,当8台满负荷运行时,发电量差不多够一个中等城市所需,8个推进器每个都 相当于5个火车头的拉力。这套系统让“981”在规避台风、转场作业时,可以不依靠外部拖船自行移动,最大航速达到8节。今年1月,“981”历时31天 航行近4600公里抵达孟加拉湾,4月5日安全高效完成海外首口深水井钻井作业启程回国,作业时效达99.09%。

  一旦开工必须24小时不停

在听取介绍时,平台的工作人员经常使用“作业效率”这个词。董铁军说,这是衡量平台运营的关键指标,也是国际高端深水市场竞争的核心。 因为海上油气钻探是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三高领域”,如果将深水勘探和浅水勘探成本相比,综合一口油井,深水是浅水的7倍以上,浅水又远高于陆地。 所以项目一旦开工必须24小时不停,每15分钟一个计价时段,一旦因应对恶劣天气、更换设备、调试等造成停工累积超过15分钟,就扣掉这时段的费用,业主 方和平台运营方之间会据此结算。“作业时效”指的就是付费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981”第一次钻探作业效率就高达93%,远高于80%-85%的业内首 钻水平;2013年一次作业创造了2451米的亚洲深水钻井纪录,作业效率高达97.5%,远高于世界同类钻井平台在同类水深80%的平均作业效率。

  提高作业效率主要靠提升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中海油用两年时间消化了国外20年深水钻井技术体系,基本掌握全套深水钻井和深水测试技术、深水作 业管理要素。董铁军说,平台运营之初,到外籍深水钻井平台学习,从国外拿到的技术资料重20多吨,装满8个集装箱。工程人员除夕夜加班加点,把这些资料看 懂、学会、沉淀,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以“981”首钻项目为例,中海油服梳理出164个工作程序,848个操作规程,1020个保养规程。自首钻以 来,“981”平台共完成国内外18口井的钻井作业,5口井上部完井作业,1口井的测试作业。国家相关部门的鉴定意见称: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多项 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看来,“981”不仅体现企业的发展实力、建设成就,也承载着能源供应保障、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 家战略和国家意志。环境之艰险,坚守之孤独,思乡之苦楚……辉煌成绩背后的代价,常人很难体会,却是“深海铁军”必须面对的实实在在的挑战。“我为祖国献 石油”,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前辈的传奇,而是当代海油人对祖国的承诺,是在漂泊海上的日日夜夜里,始终陪伴着他们的精神支撑。“981”不是特例,而是一 根标杆、一面旗帜、一个缩影、一种常态,是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国企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真实写照。

  《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将大型海洋装备列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需要,也因为海洋工程制造业的发展会 相应带动船舶制造、机械加工、化工、能源等产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以“981”为旗舰,中海油还有“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 720”深水物探船等各类深水平台船舶57艘,加上引进的30余台深海作业机器人,构成了中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联合舰队”。

  在记者离开“981”时,平台的一名工作人员特意让记者看海水的颜色,“去过很多地方的海域,我们的南海真的是最美的,是梦幻般的蓝紫色。”

我国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8月18日,中国海油深水自营勘探获得了第一个高产大气田陵水17-2,图为“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区陵水17-2-1井测试获得高产油气流。

 一旦开工必须24小时不停

  在听取介绍时,平台的工作人员经常使用“作业效率”这个词。董铁军说,这是衡量平台运营的关键指标,也是国际高端深水市场竞争的核心。 因为海上油气钻探是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三高领域”,如果将深水勘探和浅水勘探成本相比,综合一口油井,深水是浅水的7倍以上,浅水又远高于陆地。 所以项目一旦开工必须24小时不停,每15分钟一个计价时段,一旦因应对恶劣天气、更换设备、调试等造成停工累积超过15分钟,就扣掉这时段的费用,业主 方和平台运营方之间会据此结算。“作业时效”指的就是付费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981”第一次钻探作业效率就高达93%,远高于80%-85%的业内首 钻水平;2013年一次作业创造了2451米的亚洲深水钻井纪录,作业效率高达97.5%,远高于世界同类钻井平台在同类水深80%的平均作业效率。

  提高作业效率主要靠提升技术实力和管理能力。中海油用两年时间消化了国外20年深水钻井技术体系,基本掌握全套深水钻井和深水测试技 术、深水作业管理要素。董铁军说,平台运营之初,到外籍深水钻井平台学习,从国外拿到的技术资料重20多吨,装满8个集装箱。工程人员除夕夜加班加点,把 这些资料看懂、学会、沉淀,再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以“981”首钻项目为例,中海油服梳理出164个工作程序,848个操作规程,1020个保养规程。自 首钻以来,“981”平台共完成国内外18口井的钻井作业,5口井上部完井作业,1口井的测试作业。国家相关部门的鉴定意见称: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 平,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苏桂锋看来,“981”不仅体现企业的发展实力、建设成就,也承载着能源供应保障、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国 家战略和国家意志。环境之艰险,坚守之孤独,思乡之苦楚……辉煌成绩背后的代价,常人很难体会,却是“深海铁军”必须面对的实实在在的挑战。“我为祖国献 石油”,不是一句口号,不是前辈的传奇,而是当代海油人对祖国的承诺,是在漂泊海上的日日夜夜里,始终陪伴着他们的精神支撑。“981”不是特例,而是一 根标杆、一面旗帜、一个缩影、一种常态,是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国企人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的真实写照。

  《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将大型海洋装备列为重点发展产业。这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需要,也因为海洋工程制造业的发展会 相应带动船舶制造、机械加工、化工、能源等产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以“981”为旗舰,中海油还有“海洋石油201”深水铺管起重船、“海洋石油 720”深水物探船等各类深水平台船舶57艘,加上引进的30余台深海作业机器人,构成了中国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的“联合舰队”。

  在记者离开“981”时,平台的一名工作人员特意让记者看海水的颜色,“去过很多地方的海域,我们的南海真的是最美的,是梦幻般的蓝紫色。”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 营业执照
客服/合作/投诉:+852-92652753 邮箱:oilmc@vip.qq.com 备案:渝ICP备18014278号-1
©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