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石油上游油气业务又开辟了一个新的篇章。
4月24日,中国石油宣布,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中海石油中国”),就北部湾23/29区块和北部湾24/11区块签订了合作合同。
根据合同,中国石油将以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作业者的身份出现。此举表明中国石油正在补强其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板块,推动陆地、海洋油气勘探业务双向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石油与中国海油的海洋合作项目,将打开中国石油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窗口,成为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重要一环。
◆◆◆
海洋成中国石油发展战略
当今油气勘探开发逐步从陆地走向海洋,中国石油的目光自然也投向了海洋,并付诸了行动。
2013年10月,中国石油成功中标第一个超深海项目——巴西里贝里项目。根据合同,中国石油将以联合体的形式参与管理项目,并享有项目10%的权益。
此后数年,中国石油以非作业者伙伴身份积极参与联合公司管理,积累深水作业经验,这填补了中国石油开展深海油气项目的历史空白。
然而,海洋石油工程作业能力质的提升更需要“实战”。此次与中海石油中国海上区块的合作,提供了机会。
根据合作合同规定,北部湾23/29区块和北部湾24/11区块,均由中国石油担任作业者。并承担70%的直接勘探费用,中海石油中国承担其余30%直接勘探费用,其它勘探费用由各方独立承担,且不记入联合账户。在开发阶段,双方将成立联合作业机构,担任联合作业者,各占50%权益。
据了解,上述两个区块分别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和雷东凹陷,均属于浅海项目。其中北部湾23/29区块面积为980平方公里,水深0-85米;北部湾24/11区块面积464平方公里,水深20-40米。
从上不难看出,中国石油从海上项目管理到当前的项目作业者,正逐步参与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全链条。至此,中国石油的海洋油气勘探蓝图也逐渐清晰。
◆◆◆
海洋成国际石油公司必争之地
事实上,陆地经过长期的勘探开发,重大油气发现的数量已越来越少,规模越来越小。海洋便成为了国际石油公司的必争之地。
2018年,国家油气战略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油公司动态(2018年)》表明,近5年来,全球油气发现近76%的储量来自海域。
基于海洋油气的可观储量,国际石油巨头纷纷看好海洋石油生产,尤其是在巴西、墨西哥湾和西非等地遍布他们的足迹。
4月18日,埃克森美孚表示,公司在圭亚那Yellowtail-1海洋油井发现了新的石油资源,这是公司在Stabroek区块的第13次发现。这一发现将助推此前Stabroek区块公布的约55亿桶石油当量的可采储量,再上一个台阶。
目前,该海域汇集了埃克森美孚、雪佛龙、中海油等众多大型石油公司,其中中海油持有Stabroek区块的25%股份。
时隔数日,4月24日,荷兰皇家壳牌表示,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区Blacktip前景区取得了重大发现。目前,Blacktip油井已经钻遇400多英尺的净油层,并且钻探工作仍在进行中。
值得一提的是,与全球其他资源潜力可观的海上油气项目一样,Blacktip前景区是石油巨头共同的奶酪。
据了解,雪佛龙公司、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雷普索尔公司子公司分别持有该项目20%、19.1%和8.5%的股权。
◆◆◆
海洋是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试金石
石油巨头之所以重视海洋油气,是因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能力是油公司未来享有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据悉,目前海洋油气储量拥有量位居前列的是,以BP、埃克森美孚、壳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道达尔主导的石油巨头。
对于中国石油而言,在国际市场与这些石油巨头的竞争中,综合实力上并非处于劣势。而海洋勘探开发能力却是其相对薄弱的一环。
为此,中国石油拓展海洋油气业务的意愿愈加强烈。走向海洋,是中国石油实现从目前主要以陆地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向世界一流的综合国际能源公司发展的必然之路。
2018年,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当量首次超过9800万吨,对外合作油气产量突破1000万吨。
在此基础上,中国石油走向海洋、掌握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作业技术,无疑将获取更多海外油气资源,这不仅确保国内日益增长的油气需求,也将提升中国石油在国际油气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石油进军海洋勘探对于南海油气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据悉,中国南海油气资源极其丰富,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大致在230-300亿吨,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1/3。但总体而言,南海开发尚处于初期阶段。
因此,随着中国石油海洋业务的扩展,中国石油和中海油有望在南海开发上携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