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储运管网 >> 德媒:伊拉克战场出生入死 美国人只换来石油寥寥

德媒:伊拉克战场出生入死 美国人只换来石油寥寥

  来源:  日期:2010-12-07  关注度:1603

德媒:伊拉克战场出生入死 美国人只换来石油寥寥

 

  中新网12月7日电 德国《明镜》6日刊文,题为:美国人流血牺牲换来石油寥寥。

  维基解密公布的机密文件揭示了一个与世人此前所想出入颇大的事实,伊拉克战争并未给美国的石油工业争取更多的优势,相比之下,竞争对手所获要普遍比美国人更多,只有哈里伯顿一家美国公司真正获利。

  2009年6月30日,当时的伊拉克石油部长侯赛因•沙赫里斯塔尼在巴格达拉希德饭店向跨国公司公布第一批石油钻井协议。他说的十分直接,此次开发可能不会产生多少利润,每一桶油都会有固定的价格回报。

  但这些公司仍然抱有极大的期望,由美国公司康菲石油公司牵头的财团希望获得伊拉克西北部一个开发难度颇高油田每桶26.70美元的回报;而对于科威特边境附近的鲁迈拉油田,埃克森美孚公司提供的每桶4.80美元的回报;由BP牵头的财团会则对3.99美元的桶油回报颇感兴趣。

 


 
但是当沙赫里斯塔尼宣布伊拉克政府的决定时,竞标现场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伊拉克石油部一口咬定最高桶油报酬只能是2美元。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并且石油钻井公司还需要去更换伊拉克年久失修、摇摇欲坠的石油钻机。

  2009年12月,在第二轮竞标开始前夕,沙赫里斯塔尼透露了比第一轮更低的桶油回报。最后,以法国道达尔公司为首的财团和中国石油获得了合同。其他签署合同的国家分别来自马来西亚,越南,安哥拉,挪威,英国和俄罗斯。但这里面却没有一家美国公司。

  在此之外的正式投标过程中,也只有两家美国石油巨头设法争取到其他油田合同。

  “没有流血换石油”是抗议者用以讽刺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一句口号。 2003年1月《明镜》一个封面故事的标题甚至使用了“鲜血换石油”,分析了伊拉克的作为石油大国的角色。

  华盛顿的保守势力一直说,伊拉克的石油收入将用于支付战争和国家重建。现实来看,美国人的确在流血牺牲,却很少有石油“流向”美国。随着原油日产量达到250万桶,伊拉克石油生产已恢复到接近战前的水平。预测表明,未来20年内,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将会是现在的2倍到3倍。

  但事实是,美国在伊拉克的花费超过7000亿美元,这里的石油收入却流向了其他国家。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 营业执照
客服/合作/投诉:+852-92652753 邮箱:oilmc@vip.qq.com 备案:渝ICP备18014278号-1
©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