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从宝石顶驱的坚挺谈国产石油装备的不举

   2019-06-04 油院食堂刘陶180
核心提示: 只要我们能潜下心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切记知识产权、科技和品牌这三样大事,和洋牌子在国际市场上同领风骚是迟早的事。
      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前一阵从一个大哥那听来的。
     2009年,在大连,胜利高原给胜利10号自升式海上钻井平台定制了一部电动顶驱。
     说是定制,其实就是用了宝石顶驱的核心部件,再七拼八凑了一下,也没牌子,直接装上就用了。
     之后,平台从2010年4月离开大连船厂,6月就位启用打井。后来2011年10月又拖到伊朗海域作业。
     至到2018年4月,这部顶驱没有进行过大修,也没进行过厂家维护,仅靠平台上的人例保一下,近8年时间里,一直在海上作业,没有趴过窝。
     用现场大哥的话来说:“嗨,这顶驱真特么耐操,就打点黄油,可劲儿着zao就是。”
 
     我听完这个故事,内心是这样的:
     据我所知,宝石的顶驱在全球市场上从来就没有啥存在感。别说高端的海上市场了,在陆地上都不多见。
     就好比你走到街上,一看人人手上拿的不是iphone(Varco顶驱),就是三星(Canrig顶驱),再不济也捏个国产安卓(北石等国产品牌),你要找个Nokia,还真不好找。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能搞出这样好用又耐用的高附加值的装备。为啥宝石现在还基本上靠贩卖钢铁为生,成套钻机卖得越多亏得越多呢?
      这个说来话长,我们可以吃着花生米慢慢聊。
 
      首先从国产石油装备发展的历史上讲,建国初期是靠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支援。大凡是个老油子,相信对罗马尼亚钻机都不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在79年改革开放之后,80年代中国和美国进入蜜月期。当时中国大量从美国引入先进技术,其中就包括了许多石油装备制造的东西。比如现在宝石的王牌泥浆泵,就是引入了Emsco的技术,拿着图纸工艺完全消化吸收后,造出来的东西市场认可度很好,不知道有多少人靠在北美倒腾宝石泵发家致了富。
       
      再往后走,进入2000年以后,整个石油装备行业本身也发生了迭代更替,美国人搞出了设计更先进,更有效率的新式设备,并逐渐替代了老式的设备。
      为了跟上潮流,我们当然要去找美国佬谈一谈,哥们,把你的新技术也跟咱分享一下吧,技术换市场,咱来个win-win如何?
      这个时候的老美已经和中国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早就已经学聪明了:what? win-win?不是win-win好不好,明明就是你们中国人赢两次好么!拿了我的技术,反过来抢我的市场。
      技术拿不到,怎么办?不外乎两条路:向美国人买和自己研发。
      第一条路明显省时省力,一部钻机几百件设备,多多少少咱们自己还能造一些吧。买些美国人的核心设备,其他边边角角技术含量低的,咱们就用自己的。完了整个拼起来,成套卖出去,还能赚点钱喔。
      第二条路明显费时费力,研发一开始,钱就哗啦啦的烧。在市场经济下,如果说买比自己造更划算,当然首选买了。所以研发这个事吧,私企想做但能做的少;国企能做,但也没踏踏实实做到位。
 
      总之吧,慢慢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我们做成套产品,外面看着是Made in China,扒开一看配套的关键设备都是洋人的。结果是啥呢?当然是被人掐住了脖子呗。
 
      美国佬早想通了! 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叫Thomas L. Friedman的人就出了一本书,叫《世界是平的》。
(大家可以读读,作者得过普利策奖的)
      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很精妙的战略:对于美国来讲,只需要掌握三样东西:知识产权、科技和品牌。剩下与之相关的低端事务,就交给其他国家去做吧。
      这点投射到石油装备制造上是怎么样的呢?简单说:
      我们花100块造了一个东西,卖了110块,赚了十块。
      而花的100块中,有80块用在了跟美国人买东西上。
      而美国人的成本只有40块,赚了四十块。
     
     那个蓝鲸二号半潜船不就是这样的嘛。
     基本设计是洋人的Frigstad D90,再把设备清单翻出来看看,基本也都是洋人的。
     洋船东超低预付下了单,船厂自己垫资100%全款买了洋设备,最后洋船东弃船撒腿跑了,船厂按照国际惯例被坑,最后国企出手把锅给背了,再大大宣传一把,呵呵呵呵。
      那么大家可能要问了,妈的,我们原子弹都能自己搞出来,搞个石油装备还不行了?!这不科学啊!
      诚然诚然,刚才不是说了嘛,我们在第二条路上还是有走的,也有自己搞研发,不然怎么会有文首提到的宝石顶驱呢。
 
      但是,但是,但是!
      作为一种商品,石油装备和战略杀器不一样的就在于,它做出来了,还得有市场啊!
      说白了,就是得有人认可你这个东西,愿意买你这个东西。
 
      这就得说到Friedman讲的第三样东西——品牌。
 
      中国高端石油装备在市场上的品牌认可度可以用低得可怕来形容。新东西搞出来,不但洋人不待见,连我们自己人有时候都不待见。
       
     所以国产高端设备的起步是艰难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只要我们真正做的好,慢慢地市场总是会认同的嘛。就说顶驱这个东西,现在也有很多国产牌子做的不错。
 
     那么问题又来了,怎么才能把品牌做起来?
     说到这里,我又忍不住要吐槽同仁们的对品牌建设的认知了。      
     品牌不是一个简单的商标。个人以为,品牌是一套体系,是让用户在接触你这个产品的时候,从方方面面都感觉到,嗯,你这个很牛逼呐!
 
     啥叫方方面面?
     不是说你的东西能用好用耐操就万事大吉了。就跟文首提到的宝石顶驱,咱家的顶驱这么耐操,咱自己知道吗?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别人咋知道?所以你得宣传吧。
     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嘛,这就多种多样了。首先展会你得多去是吧。咱村里卖鸡蛋的,都知道去赶集。其次登门拜访你得去吧,卖个安利不也要去“扫楼”吗。
     光去了还不行,你还得show吧。当年海尔的张瑞敏,为了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冰箱质量就是好,高调地把所有检测出轻微质量不合格的冰箱全用铁锤砸了个稀巴烂。不但如此,还出了海尔兄弟的动画片,多少人的童年被罩上了这俩“裤衩男孩”的阴影(手动滑稽)。
 
      宣传完了,你还得包装包装自己吧,不然怎么卖得起价格?要给用户灌输一种“咱家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心理感觉,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钱买来的东西,就是高端。皮实、好用、耐操只是一方面,但你会为一双皮实、好用、耐操的莆田鞋付耐克的价格吗?
 
     这里插讲一个小故事。当年我还是嫩头青的时候,和一个MDTOTCO的大哥在井场上玩仪表,每天都是搞得一身油泥。有天这大哥突然感慨说,妈的,每次我出差,干完活回旅馆,门童都以我衣冠不整不让我进去。
     我惊曰哪个招待所敢这么嚣张?!大哥回了一句,嗨,没办法,公司要求,出差必须住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不然不给报销,说是给公司丢份了。
     再讲一个小故事。前阵我和一个家里做生意的小伙伴吃饭聊天,他说有次自己带了几个人去给甲方干活。出发前,他让人都穿上一看就不便宜的专业工作服、拧上个专业工具箱。到了那边以后,对面又来了另一家竞争对手的人,几个工人穿着便服,手里拧个帆布袋子装着工具。结果,甲方当时就给对面的人说,你们以后不用来了。
     
      再说到设备本身上。其实多年以来,中国的制造厂家都忽视了一个大问题:文件!
      你去英格索兰买个风动绞车,各种文件手册能给你抱一箱子过来。所有的说明书、爆炸图、配件单、质量文件一应俱全。不单内容详尽齐全,外观上还感觉跟moleskine印出来的一样。
      你再去买个国产的风动绞车,说明书三页纸,前半段是八股自吹文(我的企业怎么牛逼),后半段技术描述感觉是小学生写的,逻辑混乱,描述不清。可能还会给你配上几张设计用的CAD截图,妈的,哪个现场施工的操作人员能看这些。质量文件嘛,一页纸,就一张合格证。所有东西拿个破文件夹子一装递给你。
      要说两者的东西用起来有多大的差别,说真心话不觉得有多大差别,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金量的东西,我们自己做的也能用。但要想拿着四页纸就去说服别人,我的东西好好好,估计对面直接翻白眼了。
      另外语言也是个大问题,国产石油装备的英文版文件更是写得晦涩难懂,错误百出,让人看得不知所云。说实话,拿这样的东西去闯国际市场,真的是给人一种浓浓的业余选手感。
      话说这里,还真的应该学学三一重工,我看过他家的吊车说明书,感觉还是有板有眼的,像那么回事。
      其实,对于文件这些软功夫,不但是对搞装备制造,对搞油服的也一样。做得好的就能吃到甜头,做得差的就不说了。
      要说这个能不能做好?当然能!搞不好的原因说到底就是不够重视,不愿意在这上面投人、投钱。尤其是技术官僚出身的,更不容易认识到这些。
      最后再说说服务吧。现在大家去苏宁买大件电器,基本都是会有人给送货上门安装吧,有个啥问题,打个电话也会有人来检修服务吧。还得说到海尔,为啥当年那么成功,因为这些东西都是张瑞敏最先搞出来的。让用户买了你的东西,还能享受到随时随地的优质服务。
      同理,我们看洋大人的产品,比如CAT柴油机,在全球都有售后,不管你在哪个国家,只要有毛病,且不论收费贵不贵,短时间内你总能找到专业人士来解决。
      而咱们的东西,一旦卖出去,基本就是放了卫星,冲出大气层不管了。啥?有问题?好好好,我来给你修哈,但你先等上一个月,我的人签证办好了就过去。这样的时候,用户的心头估计是万马奔腾。
      除了问题修理,再就是配件问题。当然,这个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其中还牵扯了众多倒爷的生计。不过相信倒爷们也深有体会,“用户不知道要买的是啥,厂家不知道要卖的是啥”,这基本是个常态,多少个倒配件的倒到头发掉光、吐血身亡了。
      这说的是啥?简单讲就是物码不符,没有P/N号。你去翻翻洋大人的配件箱子,一个垫圈都有个P/N号。咱们当然是按惯例一个把大大小小的圈子给你桶起来,标上个尺寸扔给你完事。是,有个尺寸好像能对上,但其他的呢?你的胶圈儿是硫化的,还是耐高温的?
      当然,这锅也不能全部扔给厂家背。有时候厂家的P/N号也会被中间人士出于各种目的篡改,最后改到自己也搞不明白了。但不管怎么搞吧,搞到最后,都是最终用户受罪,买个中国货,使用过程中脑袋大两圈。
     最后会出现啥情况呢,我们卖个钻机出去,一年配件,两年配件还能卖卖,过了几年用户基本就不找你买东西了。为啥?因为用户慢慢慢慢就把设备都自己换了,全搞成了洋牌子,运行保障起来更方便。
      
      好了,吐槽了一大堆。但是,我还是要讲,虽然现在我们的装备还有很多问题,但还是具备核心实力的,比如这部在波斯湾上连续战斗多年的宝石顶驱。说实话,就算把Canrig/Varco的顶驱放到那样的环境下,八年时间可能都不知道大修几回了。这说明我们的设计实力和制造实力还是有水平的!当然,也要给胜利10的人点赞,他们也是创造奇迹的人。
 
      只要我们能潜下心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切记知识产权、科技和品牌这三样大事,和洋牌子在国际市场上同领风骚是迟早的事。

 
举报收藏 0打赏 0
 
更多>同类技术
推荐图文
推荐技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用户反馈 | 联系我们 | 营业执照
客服/合作/投诉:+852-92652753 邮箱:oilmc@vip.qq.com 备案:渝ICP备18014278号-1
© 2007-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